教育需从心做起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张汝华
近段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书中展现出的教育情节教育观点难以想象般的真实完美,却又如身边无时不在时刻发生着的故事般触手可及。这样的孩子真幸福,这样的教师真伟大,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伊建立在为本书所写序中这样写到:“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书中的雷夫老师是伟大、大气的,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 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在他的教室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孩子们的意志,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教育才是让人获得自由的教育。就像教育家德博拉梅尔提醒我们的,对学习的热情“不是某件你必须灌输、激励孩子去拥有的事物,而是你必须避免浇熄的事物。”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是点燃学生思想的人,是给学生的一生带来影响的人。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是有个性的教师,是一位真、善、美的教师。“好的老师是教室里的奇迹”。
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作为自然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来自于遗传,又来自于后天的成长环境。人不仅有差异性,而且还有高矮、胖瘦等看得见的外在表现和情商、智商等肉眼观察不到的内在表现。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的差异时,与其埋怨差异,不如正视差异。只有正视差异,才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校园里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为其终身发展着想,为其幸福人生奠基。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之所以应该尊重,是因为学生的情感本来就和大人不同,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强求学生和我们想得一样。怎样尊重学生的情感?陶行知先生有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造不成飞船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样的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倾听学生的心声,用信任交换信任,用爱交换爱;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懂得适合比标准更重要,从而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让学生有所选择,不能只有服从,也不能没有服从;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让学生享受教育,在校园里露出的是笑容。
再者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教育就是要努力发现人的强势智慧,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适应能力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交际能力得到提升,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倘若做老师,都象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将信任与爱融入教育,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那里又会有那么多的无奈呢。雷夫老师是我永远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