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共浏览1112 次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5月份党员学习材料:教育,“满意”二字重千钧

教育,“满意”二字重千钧(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人民日报 》( 20120511   05 版)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前途命运。回眸10年历程,透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教育“关键词”,人们看到,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战线和各级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满意”二字重千钧,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仍在路上。

 

  

 

  关键词:免费

  惠及亿万莘莘学子

 

  免费,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免费”范围不断扩大,从农村孩子“两免一补”到城市孩子免交学费,从免费师范生到免费上中职,“免费”大餐造福亿万学子,令人喜不自禁。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深得民心的“两免一补”政策,2005年首先在59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实施,2006年扩大到西部农村和部分中部农村地区,2007年春季开学时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惠及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平均每年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家庭减负180元。

 

  随着国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至此,全国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从2007年秋季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确保有编有岗。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改革举措,旨在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从教。2011年,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今年,国家将扩大免费师范生计划,鼓励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效应进一步放大,“免费上中职”开始变为现实。中央有关部门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已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关键词:纲要

  国家意志,群众关切

 

  2010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这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是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其制定过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由5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11个战略专题组,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咨询组,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收集各种意见建议460多万条。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教育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专家指出,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了中央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关键词:两基

  树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上世纪末,我国总体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斗目标。截至2002年,全国还有410个县未实现“两基”,攻坚任务艰巨。这些“最难啃的骨头”多数分布在高寒荒漠地区、边远农牧区和边疆地区,攻坚难度之大,在世界教育史上罕见。

 

  2003年,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国家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包括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农民部分承担转为由政府全部承担;加大投入,改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

 

  经过9年攻坚,2011年底,中央有关部门最后完成了对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特别困难的42个县“两基”国检验收。以此为标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树起一座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4%

  加大投入确保优先发展

 

  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约达500亿元,让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约1600万名学生获益。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今年3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为此,国务院制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出台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对落实4%全面部署。

 

  关键词:质量

  筑牢高等教育“生命线”

 

  1999年起,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快速发展基础上,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今后要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2011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要求。

 

  最近,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

 

  关键词:均衡

  让教育公平阳光普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目前,我国“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义务教育重点任务转向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把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大课题。教育部与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各地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学区管理、校长和教师校际交流、招生指标合理分配等多种措施,努力化解“择校热”。

 

  关键词:就业

  9年初次就业率逾70%

 

  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7.8%。至此,连续9年初次就业率逾70%。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

 

  2003年起,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基层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总规模超过15万人。

 

  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680万人。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山西晋中

学生从此不择校(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村里出去读初中的孩子都回来了,大家高兴又踏实。”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村民王利明乐呵呵地说。2009年,为考上优质高中,王利明将儿子送到离家20公里的榆次城内就读,每周只能回家住一宿。

 

  2010年开始,晋中市实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各初中校政策,明确规定“择校生”不得享受到校指标,成千上万名城镇“择校生”返回片区学校,均衡了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

 

  王利明说:“回到镇上不光省了赞助费,而且书费全免,还有寄宿生生活补助,连住校伙食费都不用交。更关键的是,从城区交流来不少优秀老师,班主任比家长还上心,不爱说话的孩子也逐渐开朗起来。”

 

  晋中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进行了十年,整合学校3013所。近5年投资9亿余元,开展图书仪器配备、课桌凳更新、食堂厕所改造、音体美器材补充等,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的数字化校园;近3年投资31亿元建设学校784所,实现了校舍安全“全覆盖”。目前,晋中已交流义务教育教师1.2万人,公选和交流校级领导1300人,占义务教育专任教师的48%,因“择师”而 “择校”的现象消失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现在晋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实现没有超容量班、没有重点班、没有择校、没有教师有偿补课,全市城乡学校初步实现了教育装备无差别、师资配备无差别、学生生源无差别、学校精细化管理无差别,教育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晋中市市长吴清海表示。

 

  

 

  点评:

 

  义务教育均衡是一个复杂问题,方面多、内容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能仅依靠单纯增加投入、做做规划,需要观念上的重视、机制体制的创新,在这方面,山西晋中做了有益探索,值得肯定,也反映出教育战线在啃基础教育阶段“硬骨头”问题上的决心和锐气,“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也是如此。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令人无比振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大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不容易,也是中国值得向世界宣告的成绩。

 

  (赵婀娜) 

 

 

 

 

中国农大学生蒋波

求学路上无负担(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我出生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联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全家年收入不足2000元,除去还债和日常开支,所剩无几。我深深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可对于一个西部的农村孩子,读书谈何容易?

 

  清苦贫困的家境,父母担忧的目光,常常让我暗暗心酸,是国家政策给生活照进一缕阳光。2006年,受益于“两免一补”政策,我的初中减免了所有学生的学杂费、书费,每学期还补助贫困生60元的生活费。上高中时,学校也每学期给500元的生活补助。

 

  贫困的家庭没有让我丧失生活动力,而是教会了我越是艰苦、越要坚持。2011年,我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欣喜激动之余,也感到了父母对高昂学费的担心。幸而我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圆了大学梦。更重要的是,国家助学金给了我们一种说不出的勇气,这代表着国家和学校惦记着我们。

 

  我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亲历者,更是受益者。感谢党和国家,从起点上为我们广大农村孩子赢得了机会和时间,让我们充满向前的动力。

 

  

 

  点评:

 

  “党的政策就是好,书费杂费全取消,住校补助生活费,农民负担减轻了”,老百姓这样描述“两免一补”政策。而由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构成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无数像蒋波一样的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这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大好事。

 

  (张  烁)


上一篇:6月份党员学习材料之一:朱局长在一创双优推进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4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两篇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学生违规违纪处理程序和办法 [9693]
 · 2013年濮阳市城区小学招 [8303]
 · 第五项修炼 [7550]
 · 《晨翼》文学社举办诗歌创作 [54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